程文炳
(1833-1910),字从周,谥号壮勤今,清末阜阳县(今颍东区枣庄镇)人。少有大志,爱研兵法,常以无钱读书为憾。11岁时因家无隔夜粮而辍学。14岁时经人介绍进颍州城为人帮工。17时应募入颍州府衙乡团当兵,知府才宇和见他身材魁伟,足智多谋,并给守兵200名让他带领;后被驻守颍州的袁甲三看中;收为马队选锋,后升为守备。因剿捻有功,同治二年(1863年)补为潜山游击,带2000人驻守蒙城;同治四年擢为贵州清江协副将,统15000人,仍驻守皖北;同治十二年被皇帝加封为九江总兵;光绪九年(1883年)迁湖北提督。中日战争起,奉诏驻守张家湾,迁福建提督。光绪二十六年,节度浙江、江西、江苏、安徽勤王师,次年升长江水师提督。宣统二年(1910年)病死于水师提督住所,卒年77岁。 程文炳飞黄腾达后,就想到光宗耀祖。做了湖北提督,他就在城东南乡中流村(即今袁寨村)择风水宝地,修建了庄园;做了福建提督,就在颍州府鼓楼东侧(今地区建设银行)耀眼处大建宗祠。(阜阳县志470面记载)
程恩普
(1882-1943),字稚周,清长江水师提督程文炳第六子。20岁入安徽武备陆军学堂学习,光绪三十一年(1905)东渡日本,入同文书院,结识孙中山,参加同盟会。孙中山见他才智超人,十分器重,委他与孙毓筠(少侯)同主安徽革命事宜。不久,派他与吕荫南等回国,组建国内革命组织。他回国后,利用父亲长江水师提督之便,在官兵中发展安仁会会员,进行革命鼓动工作,翌年回东京复命。不久,复回南京,拟发动士兵起义,事败,回家乡播种火种。回颍后,他开办益智书局,以此作为安仁会办事机构,发展一大批青年为会员,并创办商会、团练。宣统三年(1911年),武昌首义,他派人南下摸清情况后,于农历十一月十七日(公历1912年元月15日)召开安仁会会员大会,成立皖北国民军,宣布颍州独立。颍州知府长绍、阜阳县知县惊慌遁逃。辛亥革命的烈火在阜阳燃起。后,他又为讨袁用尽家产。许多老同盟会员得知他的窘状,相帮助他,他谢绝道:“牺牲乃革命党人之本分,若计较得失,与术工投机者何异?”“9.18”事变后,国难日深,恩普忧愤交加,疾病日重,于民国33年(1944年)7月25日呕血逝世,时年61岁。(阜阳县志478面记载)
吕西园
—1931年)别名吕文渊,插花集人,吕浩汝胞兄,毕业于安徽省第三师范学校。民国15年(1926)参加中国共产党,先后任小学教员,校长,参与领导了“四九”起义,起义失败,他到凤台,田家庵一带进行革命活动,民国20年,他去金家寨苏区工作,在反“围剿”战斗中牺牲,时年32岁。
潘善斋
(1877—1951年)新华区潘寨人,黄埔军校毕业后,历任北伐时期国民革命军连、营、团长,4.12政变后,被提升为三十三军教导师师长,民国16年驻阜阳,与驻防阜阳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秦庆霖发生磨擦,他密告秦“暗藏北洋军阀五色旗,心怀异端,强令农民种鸦片,毒害地方”。秦庆霖师被解决后,他关心地方水利建设,捐资兴建永安闸,抗日战争时期,调升为国民革命军骑兵第二军副军长,参与指挥保卫阜阳的战斗。民33年,解甲归里,被任为导准委员会主任,莅任后,常冒雨监督修提,1951年病逝。
技术支持:龙讯科技 (建议使用1024×768分辨率 IE8.0版本浏览器)